建筑瓦片長期存放的核心是防潮防損、防曬防堿、分類管理,需圍繞存儲環境控制、堆疊防護、材質適配養護三個維度落實,避免瓦片因存放不當出現破損、返堿、變形,影響后續安裝使用。
一、存儲環境:隔絕潮氣與極端天氣,減少材質劣化
優先室內存儲,嚴控溫濕度
選擇干燥、通風的室內倉庫,倉庫地面需硬化并鋪設防潮膜(如聚乙烯膜),再墊木質托盤(離地≥10cm),防止瓦片底部吸潮發霉;倉庫相對濕度控制在40%-60%,溫度保持5℃-30℃,避免靠近水源、暖氣或空調出風口(防止溫差導致冷凝水)。
若倉庫通風不足,可安裝工業風扇或除濕機,定期開窗通風(陰雨天氣關閉),避免潮氣積聚導致瓦片返堿(如混凝土瓦、天然石板瓦)或釉面脫落(如琉璃瓦)。
室外臨時存儲,強化防雨防曬
若需露天存放,需搭建高度≥2m的防雨棚(棚頂用彩鋼板或加厚防水帆布,邊緣下垂至地面30cm以上,防止雨水濺入);棚內地面墊高并鋪防潮膜,周圍挖排水溝(寬≥30cm、深≥20cm),及時疏導雨水,避免積水浸泡。
覆蓋遮陽網或深色防水布,防止陽光直射加速瓦片老化(如瀝青瓦高溫軟化、塑料瓦脆化),尤其夏季需避免正午陽光長時間暴曬。
二、堆疊與防護:避免擠壓破損,保持結構穩定
分類堆疊,控制高度與間距
按瓦片材質(如琉璃瓦、混凝土瓦、石板瓦)、型號(尺寸、形狀)分開堆疊,避免不同材質混放(如重質石板瓦壓壞輕質瀝青瓦);同類型瓦片堆疊高度:琉璃瓦/混凝土瓦不超過1.2m(約10-12層),石板瓦不超過1m(約8層),瀝青瓦不超過0.8m(防止粘連)。
每層之間墊軟質緩沖材料(如紙板、珍珠棉),石板瓦、琉璃瓦等硬質瓦片需對齊邊角,避免錯位擠壓導致邊角崩裂;弧形瓦(如筒瓦)側立碼放,凹面朝上,防止積水或變形。
固定與覆蓋,隔絕污染與碰撞
堆垛兩側用木質擋板或沙袋固定,防止傾斜坍塌;頂部覆蓋防水帆布或塑料膜,邊緣壓實(用磚塊或沙袋),避免灰塵、雜物落入或雨水滲入。
若瓦片已開箱,未使用部分用密封袋單獨包裹(尤其釉面瓦、彩瓦),防止表面沾染油污、灰塵,影響美觀和安裝粘結性。
三、材質適配養護:針對不同瓦片特性,***防護
釉面/彩面瓦片:保護表面涂層
琉璃瓦、彩釉瓦等帶釉面的瓦片,避免堆疊時直接摩擦,搬運時戴干凈手套,防止手上油污污染釉面;若釉面有輕微劃痕,可涂抹少量中性蠟,減少潮氣侵入。
禁止用強酸、強堿清潔劑清潔,日常用干燥軟布擦拭表面灰塵,避免清潔劑腐蝕釉面,導致褪色或脫落。
混凝土/水泥瓦:防返堿、防開裂
存儲前確保瓦片完全干燥(養護期達標,含水率≤15%),潮濕天氣存放時,每堆垛旁放置干燥劑(如硅膠包),吸收潮氣,防止表面返堿(析出白色粉末)。
避免堆垛過密或受壓過大,防止混凝土內部應力集中導致開裂;定期檢查瓦片是否有裂紋,發現后單獨存放,避免裂紋擴大。
天然石板瓦:防斷裂、防吸潮
石板瓦材質脆,堆疊時需輕拿輕放,禁止碰撞邊角;每層之間墊厚紙板,分散壓力,防止底部瓦片因承重過大斷裂。
用防水膜包裹堆垛,減少石板瓦吸水(天然石材易吸水返堿),定期檢查表面是否有霉斑,發現后及時搬出通風晾干。
瀝青/合成瓦:防粘連、防老化
瀝青瓦、PVC合成瓦等熱敏性瓦片,避免高溫環境存儲(溫度不超過30℃),防止軟化粘連;堆疊時每層墊隔離紙,避免瓦片間直接接觸。
遠離火源和高溫物體(如暖氣、焊渣),防止瀝青融化或合成材料燃燒;存儲時間不超過6個月,避免長期存放導致老化脆化。
四、定期檢查:及時處理隱患,延長存放壽命
周期性檢查:每月檢查一次存儲環境,查看倉庫是否漏水、防雨棚是否破損,及時修補漏雨點;檢查瓦片表面是否有返堿、霉斑、裂紋,發現問題立即調整(如轉移干燥區域、更換覆蓋物)。
翻動與通風:每3個月輕輕翻動堆垛上層瓦片,避免長期受壓變形;露天存放的瓦片,定期打開覆蓋物通風(晴朗天氣),減少內部潮氣積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