筒瓦(多為弧形陶土或水泥材質,用于屋面排水與裝飾,單塊呈筒狀、邊角易損,堆疊時易滑動)長期存放(通常指1個月以上)的核心是防物理破損、防受潮霉變、防釉面老化、防結構變形,需結合其材質特性與弧形結構特點,從“存儲環境控制、堆放規范、防護處理、定期維護”四大維度制定措施,具體注意事項如下:
一、存儲環境控制:核心防“潮、腐、溫變”,避免材質損傷
筒瓦(尤其是陶土筒瓦)吸水率較高、釉面易受環境影響,需嚴格控制存儲環境,減少潮濕、腐蝕性物質對瓦片的侵蝕:
溫濕度***控制
溫度要求:存儲環境溫度保持在5-30℃,避免極端溫差(如晝夜溫差超15℃)——低溫(<0℃)會導致瓦片內部殘留水分凍結膨脹,引發釉面開裂;高溫(>35℃)會加速釉面老化褪色,水泥筒瓦還可能因高溫失水過快出現干縮裂紋。
濕度要求:相對濕度需穩定在30%-60%,禁止在潮濕環境(如地下室、露天地面、雨季室外)存放。若環境濕度超標(如南方梅雨季節),需在存儲區域加裝工業除濕機(每100㎡配置1臺50L/天除濕量的除濕機),地面鋪設防潮墊(如聚乙烯塑料膜+木質托盤,托盤高度≥10cm,隔絕地面潮氣),同時放置濕度計,每日記錄數據,確保濕度不超標。
防腐蝕與防塵
隔絕腐蝕性物質:存儲區域需遠離酸堿車間、涂料倉庫、化糞池等產生腐蝕性氣體(如二氧化硫、氨氣)或霉菌的場所(至少間隔30米以上)——陶土筒瓦的釉面易被酸性氣體腐蝕,出現斑點或剝落;水泥筒瓦遇堿性物質會加速風化,降低強度。若無法遠離,需為存儲區域搭建密封棚(覆蓋防水帆布或彩鋼板),并在棚內放置活性炭包(每50㎡放10kg,吸附有害氣體)。
防塵處理:存儲區域地面需硬化(如水泥地面),定期用掃帚或吸塵器清理灰塵(每周至少1次),避免灰塵堆積在筒瓦表面——灰塵中的顆粒雜質(如石英砂)會在堆疊時劃傷釉面,潮濕時還會與水分混合形成“泥垢”,滲入釉面縫隙導致霉變。
二、堆放規范:科學承重,避免“擠壓、滑動、碰撞”
筒瓦呈弧形結構,堆疊時易滑動,且陶土/水泥材質脆性大,過度堆疊或受力不均易導致斷裂,需遵循“分層隔離、穩定堆疊、限制高度”原則:
基礎準備與堆疊方式
地面與支架準備:選擇平整、承重能力強的地面(每㎡承重≥500kg),先鋪設木質托盤(托盤需完整無破損,木板厚度≥2cm),托盤上再鋪一層防滑橡膠墊(厚度≥3mm,增加摩擦力,防止筒瓦滑動);若存儲量較大,可搭建鋼制貨架(貨架層板需鋪設防滑墊,層高≥30cm,適配筒瓦高度),禁止直接在地面堆放(避免地面潮氣與雜質污染)。
單塊/單組擺放:筒瓦需“弧形朝上、平整面朝下”單獨擺放(禁止倒置,倒置會導致弧形面受力不均),同規格筒瓦集中堆放,不同規格(如長度、弧度、材質)分開區域,用標識牌明確區分(標注“規格+數量+入庫日期”)。若需成組堆疊,每組不超過5塊,塊與塊之間用軟紙板(厚度≥2mm)或氣泡膜(裁剪成與筒瓦弧形匹配的形狀)隔離,避免釉面直接接觸摩擦;組間預留5-10cm間隙,方便取用且減少擠壓。
堆疊高度與穩定性控制
高度限制:陶土筒瓦(重量較重、脆性大)堆疊高度≤1.2米(約8-10層),水泥筒瓦(相對堅固)堆疊高度≤1.5米(約10-12層),貨架存儲時每層高度不超過層板承重上限(通常每層≤50kg),禁止超高度堆疊——上層瓦片重量會對下層造成持續壓力,陶土筒瓦易因受壓超過承重極限斷裂,水泥筒瓦則可能出現內部微裂紋(后期使用時易滲水)。
防滑動與傾倒:堆疊時需確保每層筒瓦對齊(邊緣偏差≤2cm),避免重心偏移;弧形結構易滑動,可在堆疊區域兩側加裝木質擋板(高度與堆疊高度一致,厚度≥5cm),或用打包帶沿水平方向輕輕捆扎(僅捆扎外層,力度適中,禁止過緊壓變形),防止筒瓦滑落。禁止在筒瓦堆疊區域附近頻繁搬運重物(避免碰撞導致堆疊倒塌),貨架存儲時需檢查貨架連接件是否牢固(每月1次),防止貨架變形導致瓦片墜落。
三、防護處理:針對性保護,維持瓦片完整性
針對筒瓦的材質與結構特點,需通過“表面防護、邊角保護、防水處理”減少存儲期間的損耗:
釉面與表面保護
若為帶釉筒瓦(如琉璃釉筒瓦),存儲前需檢查釉面是否完好(無劃痕、剝落),對輕微劃痕(長度<3cm)可涂抹少量屋面專用釉面保護劑(透明、耐老化型),形成保護膜,減少灰塵附著與紫外線侵蝕;禁止用濕布直接擦拭釉面(尤其是未完全干燥的筒瓦),需用干燥軟布(如棉布)輕輕擦拭表面灰塵,避免濕布中的水分滲入陶土內部。
水泥筒瓦無釉面,需在表面噴涂一層水泥養護劑(按產品說明稀釋,均勻噴涂),防止長期存放導致水泥失水風化,增強表面硬度;噴涂后需晾曬24小時,待養護劑完全干燥后再堆疊。
邊角與易損部位保護
筒瓦的兩端邊角的***易破損,存儲前需用厚度≥5mm的泡沫條包裹邊角(泡沫條需裁剪成與邊角匹配的形狀,用膠帶固定),或套上定制的塑料邊角保護套(適合批量存儲);搬運單塊筒瓦時,需雙手托住兩端平整部位(禁止單手拎邊角),避免邊角受力碰撞。
若筒瓦帶有榫卯結構(如拼接式筒瓦),需在榫頭部位涂抹少量中性潤滑脂(如凡士林,避免生銹或粘連),再套上塑料保護帽,防止存儲期間榫頭變形或被雜質堵塞,影響后期安裝。
四、定期維護與檢查:及時排查隱患,避免隱性損傷
長期存放需定期檢查筒瓦狀態,及時處理輕微問題,防止損傷擴大:
定期檢查頻率與內容
日常檢查(每日1次):查看存儲環境溫濕度(是否在標準范圍內)、地面是否有積水(若有,立即清理并檢查防潮墊是否破損)、堆疊的筒瓦是否有傾斜(若傾斜,及時調整并加固);
周檢(每周1次):隨機抽取10%-20%的筒瓦(重點檢查底層、邊角處的筒瓦),打開防護包裝檢查:陶土筒瓦是否有霉變(如表面出現黑斑點)、釉面是否剝落;水泥筒瓦是否有裂紋、表面是否風化起砂;若發現輕微霉變,用干布蘸取少量中性清潔劑擦拭,晾干后重新包裹;
月檢(每月1次):***檢查堆疊穩定性(貨架螺絲是否松動、木質托盤是否變形)、防護措施(泡沫條是否脫落、潤滑脂是否干涸),更換失效的除濕機干燥劑(如硅膠干燥劑變色),清理存儲區域雜物,對存放超3個月的筒瓦,增加檢查比例(≥30%)。
異常處理
若發現筒瓦輕微開裂(長度<5cm,無貫穿):陶土筒瓦可用屋面專用防水膠沿裂縫涂抹密封(厚度1-2mm),水泥筒瓦需用水泥修補劑填補裂縫,修復后單獨存放,標記“待檢”,后期安裝時優先用于非關鍵排水區域;
若發現筒瓦嚴重破損(貫穿裂紋、邊角缺失)或大面積霉變,需立即挑出單獨存放(標注“報廢”),禁止與完好筒瓦混放,避免破損瓦片劃傷其他完好瓦片;
若存儲區域濕度突然升高(如屋頂漏水),需立即將筒瓦轉移至干燥區域,拆除包裝通風晾干(陶土筒瓦需晾曬48小時以上),檢查無問題后重新包裝存儲,同時修復漏點。
五、存儲期限與出庫準備:把控“時效”,確保出庫合格
筒瓦存儲有一定期限,超期易導致材質老化,出庫前需做好準備,確保滿足安裝要求:
存儲期限要求
帶釉陶土筒瓦:存儲期限≤6個月,超過6個月易出現釉面褪色、陶土吸潮變形;
無釉陶土筒瓦:存儲期限≤3個月,陶土吸水率高,長期存放易受潮霉變;
水泥筒瓦:存儲期限≤12個月,需在水泥強度穩定期(通常28天)后存儲,超期易因風化導致表面強度下降。
出庫前準備
出庫前***清潔:拆除防護包裝,用干燥軟布擦拭筒瓦表面灰塵,陶土筒瓦若有殘留防潮劑,需用清水輕輕沖洗(禁止高壓水槍),晾干后檢查釉面完整性;
質量抽檢:按出庫數量的5%進行抽檢,檢查筒瓦尺寸(是否符合安裝規格)、外觀(無破損、霉變)、強度(陶土筒瓦輕敲聲音清脆無雜音,水泥筒瓦表面無起砂),抽檢合格后方可出庫;
分類搬運:出庫時按安裝順序分類堆放,避免二次搬運導致損傷,搬運過程中輕拿輕放,禁止拋擲、翻滾,確保筒瓦完好送達施工現場。